全聚德烤鸭历经一个多世纪,已有140年的历史,时至今日已有了这样的口碑:“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,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。”这其中,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。鸭子是全聚德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中国是世界上驯化和饲养野鸭最早的国家之一,养鸭历史悠久,吃鸭历史也就更加久远。祖先们就曾燃起堆堆野火,用树枝架成烤架。烤制各种可以充饥的野味,包括鸭子。至于鸭子的烹制方法或蒸或熬,或煨或烧,或炸或酱,做法多多,而不用任何炊具便可操作的烤制法,大概是各种烹制法中最古老的一种。

据史书记载,北京烤鸭有300多年的历史。这种烤制方法最早始于金陵[今江苏南京,明朝(1368~1644年)初期四十年的都城],随着明代迁都北京,这道菜亦带进北京宫中,成为明代皇宫中的佳肴。当时这种被称为“炙鸭”的制作方法在明朝人宋诩所撰的《宋氏养生部》中记载道,“用肥者全体,熬汁中烹熟,将熟油沃,架而炙之。”这正是后来北京烤鸭的雏形。

大约1630年,明宫太监刘若愚在他的《酌中志》中详细描述了皇宫中的饮食情况,其中讲到此时宫中崇尚的菜肴就有烤鹅、烤鸡、烤鸭。与烤鹅、烤鸡相比,烤鸭流传得更广,脍炙人口,究其缘由应该归功于北京鸭。北京鸭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北方的原种白鸭。经过几百年的驯化饲养而成。北京鸭羽毛洁白,躯体长而宽,嘴壳短宽厚,胸部丰满突出,腹部下垂但不擦地,腿短粗,嘴与趾蹼均呈橘黄色。外观很是美丽。由于采用“填”的方法喂养,北京鸭生长期短,肉质肥嫩,烤制后皮层酥脆,颜色鲜艳,油而不腻,遂有“京师美馔,莫妙于鸭”之说。

19世纪中叶,北京的烤鸭已分为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两个流派。焖炉烤鸭,使用一种平筑于地面之上、烧秫秸、炉门可以启闭的烤炉。先点燃秫秸烧热烤炉的炉墙,然后将鸭子放入炉内,关闭炉门。全凭炉墙热度和炽热的柴灰将鸭子焖烤而熟。由于这种烤法火力文而不烈,鸭子的油脂和水分消耗得少,烤出的鸭子肉质更显得细嫩腴美,但稍有烟火气。挂炉与焖炉完全不同,挂炉炉体高大,炉膛深广,内有挂钩用的炉梁,无炉门。烤鸭时烧果木,通常用枣木、苹果木、梨木、柿子木,果木燃烧时游离出的芳香物质可使鸭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。挂炉烤鸭直接在明火上烤炙,有时还需用烤鸭竿挑起鸭子在火苗上燎,以便鸭体上色和成熟均匀。经过几百年,随着时代的进步,文化的提高,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,饮食的需求更要求多变,这便是北京烤鸭饮食文化发展与形成的必然。

1864年,全聚德创始人、第一任掌柜(经理)杨全仁(1822~1890年)盘下了位于前门外肉市的“德聚全”干鲜果铺,改名为“全聚德”。这才揭开了烤鸭餐饮文化的新篇章。